1
《甄嬛傳》里孟靜嫻對果郡王一見鐘情,自此非果郡王不嫁,寧愿老死也絲毫不肯動搖。她出生在國公府,國公爺又是朝廷重任,對皇上來說,這段關系至關重要。
當初太后多次向皇上和果郡王提及此事,只不過當時果郡王并無他意,也就不了了之。
果郡王一直以自由散漫來掩飾自己的內在,其實康熙帝在世,早就屬意于果郡王,立他為太子。後來康熙帝去世,舒太妃移居甘露寺居住,果郡王性子與舒太妃頗為相像,不爭不搶,只想保全自身,也就順其自然,以不在意為假象,蒙蔽所有人的眼睛。
但是,果郡王的聰明過人,一般人很難想象。當然,他的算計除了維護甄嬛,就是平安度日。
2
不料,小像掉落,這就像是東窗事發。不僅要取浣碧,還要娶了沛國公家的孟靜嫻,說來果郡王又不得不從了。
畢竟浣碧只是丫鬟出生,雖為甄嬛親妹妹,待外人并不得知,所以皇上提出孟靜嫻的一廂情愿之后,再聯想到沛國公府與朝廷之間的關系,果郡王不得不從了這樁婚事。
浣碧和孟靜嫻後來同時嫁給果郡王,浣碧多年未育,孟靜嫻早有懷疑。這一點果郡王心知肚明,在果郡王看來,這種懷疑終將要用一種方式打破,唯有孟靜嫻懷孕,才能讓她斷了猜忌,否則這種猜忌一直延續,遲早會害了甄嬛。
孟靜嫻當時提到,是自己在那晚灌醉了果郡王,才有了這個孩子。
3
新婚當晚,眾人都把果郡王灌到起不來,他仍然能清醒吩咐阿晉去浣碧房里歇息,可見果郡王對孟靜嫻的伎倆非常熟知。
也可以說,是果郡王故意順了孟靜嫻的意圖。
首先,沛國公能夠把女兒嫁給果郡王,一來是十分寵愛女兒,二來是果郡王是皇上親兄弟,關系上完全匹配。
其次,如果有一天果郡王出事,皇上至少會看在沛國公的面子上給果郡王留條活路。
所以,果郡王之所以肯給孟靜嫻一個孩子,就是想讓沛國公知曉,自己對孟靜嫻也不賴,同時嫁進來王府的浣碧還沒有孩子,孟靜嫻就有了,可見日久生情。
孟靜嫻自以為做了城府很深的事情,算計了王爺才得到孩子,她遠遠想不到自己的鐘情在果郡王那里只不過是一個策略罷了。若是有一天甄嬛問起,果郡王自然也會說是孟靜嫻灌醉自己的原由。
4
誰知就在孟靜嫻即將得到期盼已久的幸福時,卻永久失去了生命,與此同時,果郡王的一點靠山也不復存在。ADVERTISEMENT
而后,果郡王將計就計,不再去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,一心只關注甄嬛是否安好。就在皇上讓他外出征戰時,寫給家里的家書每一封都有問候甄嬛,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敗筆,最終為情所死。
果郡王天資聰明,琴棋書畫樣樣精通,外表看起來玩世不恭,卻十分有內涵。后宮前朝所有事情,他自然略知一二,每條路該如何走,他也是很清楚的。
但很多時候,他寧愿被別人認為不知所以,無所謂的姿態,無外乎躲開紛爭,才是周全一切的上上策。
不想,孟靜嫻的算計,實則出自他心,計謀深遠,結果卻不近人意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