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73年,康熙2歲的小女兒夭折,至此前8個孩子都在幼年死亡。這時,一個女孩的出現,改變了一切。
1671年11月28日,一個女嬰在恭親王府呱呱墜地,她是恭親王常寧的第一個女兒,雖是王府側福晉所出,但後來卻成為康熙的長女。
當時康熙抱養她,其實是無可奈何之舉。
早年間,康熙其實孩子也不算少,六子二女,皇帝當中也算是很有福氣了。
只可惜,康熙和這些子女的緣分不多,八個孩子有七個都在幼年夭折。
僅剩的一個公主,也在1673年2月的時候夭折。
一連串噩耗的發生,讓康熙膝下再無兒女。對此,康熙深感悲痛。他覺得,或許自己應該過繼個孩子,給自己沖沖喜。
而這個時候,不到兩歲的純禧便被康熙注意到了,她的父親恭親王常寧是康熙同胞的親弟弟,血緣關系和親情自是比別的親王更親近一些,生育的兒女血緣也要更近一些。
加上在康熙和各位兄弟之間,從未經歷過奪嫡事件,感情要牢固許多。
因此,經過一番八字演算,得出純禧是個有福氣的人,一道圣旨傳入恭親王府,純禧從一個王府格格,變成了康熙的養女,皇宮里最尊貴的公主。
原本康熙對這個養女并沒有什麼感情,只是心中清楚這是親弟弟的女兒,因此在待遇方面從未虧待過,封賞待遇都是按照公主標準來。
直到1973年5月,康熙繼失去八個孩子之后,有一名公主安全降生,緊接著,接二連三的皇子和公主一個個出生,康熙這才真的確信純禧是個有福之人,是她給自己帶來了好運,讓自己兒女滿堂。
純禧進入皇宮的時候,已經是快兩歲的年紀了,思想雖懵懂,但是她很清楚自己并非皇帝親生。雖然深得康熙的寵愛,但也沒有養成驕縱的性格,反而非常沉靜懂事,這讓皇帝對她更加欣賞和喜愛。可是皇宮之內的所有人,雖出身尊貴,卻總有著身不由己的苦楚,尤其是這些公主們。即便再受寵愛,也逃不開長大后和親的命運,不過是寵愛多一些的,能夠嫁得體面一些。身為大公主的純禧,自然不能避免。1690年,20歲的純禧被康熙封為和碩公主,嫁給了蒙古科爾沁部台吉般迪。額附是康熙為她精挑細選的,雖地位并不超然,但用意深遠。一方面,讓蒙古那邊覺得大清對他們很重視而下嫁公主,另一方面,也是為了保護公主不被卷入太多爭斗的漩渦。所以,在康熙的特意安排下,純禧的生活很是平淡而安全,因為地位高于丈夫,婚后生活也十分受到尊重。加上小時候的她身為大公主,對諸位皇子皇女都十分地照顧和保護,所以在雍正繼位后也沒有忘了這位長姐。1722年康熙病逝,雍正繼位。1723年2月,剛繼位不久的雍正便封純禧為固倫公主(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級),對她是照顧有加,即便相距甚遠,也會每年記得給她送禮聊表關切之意。
1726年,和純禧相伴三十五年的額附般迪去世,而純禧兒子在早年間就已離世,雍正擔心純禧一人太過孤獨,便命人將其接回京城大公主府中生活。因為兒子走得早,府中能夠貼心的,就只剩下兒媳婦,純禧知道自己早晚都會離她而去,便向雍正請求給兒媳一個格格封號,以保她以后能安心度日。雍正一看是長姐的請求,想也沒想便答應了。那年是1727年二月,彼時的純禧已經56歲。後來乾隆即位,對這個大姑姑也是愛戴有加,他經常擠時間前去看望,叮囑屬下時常關注大姑姑的生活和健康。
1741年12月初七,固倫純禧公主去世,享年71歲。乾隆得知消息后,難受不已,不顧皇帝身份,第一時間跑去悼念,并為之大葬。作為一個領養回來的公主,純禧歷經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個皇帝,受盡了寵愛,享盡了皇恩,這命運遠好于其他親公主。不得說,她真的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人。她的故事,發生在「最是無情的帝王家」,讓我們看到了帝王家溫情的一面。當然,純禧公主之所以這麼好命,除了有福氣外,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。我想,她肯定是一個很溫暖,讓人相處起來很舒服的人,否則,絕不會讓三個皇帝都喜歡。親情不是一味地索取、包容和愛護,人都有喜歡與不喜歡之分,讓親人喜歡,相處起來舒服的人,才配擁有好的親情關系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