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甄嬛傳》中,戲份比較重的男人有三個,皇上、果郡王和溫實初。這三個男人無一例外地愛上了甄嬛。
這里我們就不提大胖橘了,他的愛情觀就是收集純元周邊,心尖上站滿了各路鶯鶯燕燕,雖然他對甄嬛也是真心的,但他那點愛,與果郡王和溫實初相比,就根本不值得一提。
我們今天只討論溫實初和果郡王對甄嬛的愛,他們都是發自內心地愛著甄嬛。
這里就有一個問題,拋開身份地位,溫實初顯然比果郡王更靠譜,為什麼甄嬛偏偏不愛他,他究竟輸在哪兒?
01
從甄嬛入宮以來,她生活中的許多重要時刻都是溫實初陪伴在側,如果沒有溫實初,甄嬛的宮斗之路肯定走得更加艱難,不知道被人害死多少回了。
比如,剛入宮時,甄嬛被宮中的斗爭嚇到,想要避寵,溫實初就冒著欺君的風險給她開了避寵的藥,讓她一直在病中。
後來,甄嬛出走甘露寺,溫實初多次前去探望,送醫送藥,盡自己所能保護她。
在滴血認親的環節中,為了不連累甄嬛,溫實初甚至不惜自宮。
後來,甄嬛要扳倒皇后,他也毫不猶豫地給她開了落胎藥。
這樁樁件件,都可見他對甄嬛的保護是竭盡所能,一心一意。
可是,甄嬛對他卻像一個無情的渣女,從來只有利用和道德綁架,而沒有真心,「有事實初哥哥,無事溫太醫」。甚至在眉莊去世后,她對溫實初就沒什麼好臉色。
那麼,溫實初的一腔愛意,為什麼就暖不熱甄嬛的心呢?
答案很簡單,溫實初對于甄嬛,絕非良配,他雖然愛甄嬛,卻不懂甄嬛。
02
比如在第一集,甄嬛選秀之前,去寺廟上香,祈求自己被撂牌子,剛出寺廟們,溫實初就拿出家傳的玉壺向甄嬛求親。
他這種行為就是只從自己的心意出發,而不懂甄嬛要什麼。
從順治時期開始,朝廷就下了規定,所有未經選看的秀女,斷不可私下結親,否則就是觸犯了朝廷的法規。
溫實初在選秀之前,向甄嬛求親,就屬于私下結親,等于是讓甄嬛違反朝廷律例,一旦事發,必然牽連全族。
而甄嬛是那麼一個看重家族利益的女子,自然不會做這樣的事情,哪怕她真的對溫實初有情,也斷然不會犧牲家族利益來換取個人幸福。
更何況,甄嬛并不喜歡溫實初,他倆在一起,也根本不會碰撞出火花。
甄嬛就是一個典型的文藝女青年,對感情充滿想象,追求浪漫,兩人在一起能吟詩作對,有話聊,有情感基礎。
而溫實初顯然不懂甄嬛,求親的時候,兩個人并沒有感情基礎,他直白的求婚方式自然也打動不了甄嬛。
所以,哪怕溫實初再好,也不是她合適的對象,她自然就瞧不上溫實初,只是把他當做宮斗小隊里的戰友,再也不可能有其他感情了。
03
再看果郡王,他對甄嬛的愛從一開始就表現得十分輕浮。
比如,在甄嬛脫了鞋襪和流朱戲水時,他毫不避嫌地上前,直夸甄嬛的腳漂亮。
這種浪蕩行為,怎麼看都不是良配。
但是,如果我們看過甄嬛出走甘露寺之后的劇情,就會發現,果郡王貌似輕佻,但對甄嬛也是愛得深沉。
他太懂甄嬛了,知道甄嬛最擔心被發配寧古塔的家人,就冒著觸怒皇上的風險,為甄家求情。
被貶去盛京后,還奔襲三千里去寧古塔探望甄遠道夫婦,給甄嬛帶來父親的書信。
他知道甄嬛想念女兒朧月,就帶了朧月的畫像給她。
在甄嬛病重時,他寧愿冒著凍傷的風險,為她降溫,落下病根也無怨無悔。
哪怕甄嬛回宮,他所想的也不是甄嬛拋棄了他,而是甄嬛又要回到那個讓她傷心的地方去了。
果郡王生病期間,甄嬛讓浣碧去照料他,果郡王看著天上的風箏,想念甄嬛時說,嬛兒在宮中看似風光,但其實就是游絲一線牽著,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,處境太危險,讓浣碧趕快回宮幫甄嬛。
後來,為了保住甄嬛,他甚至飲下毒酒,以性命相護。
他對甄嬛的愛,一直在換位思考,也愛得有同理心。
再看溫實初,他對甄嬛的愛是「我以我覺得好的方式愛你」,而果郡王則「我始終懂你,以你需要的方式愛你」。
這樣一比較,就可以看出果郡王才是她的靈魂伴侶。而溫實初雖然也是良人,但他真的不懂甄嬛。
至于為人所詬病的果郡王的愛情,讓甄嬛置于更危險的境地,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,我們以后聊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