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甄嬛傳》中,元澈真是個小可憐,先是生母孟靜嫻被鶴頂紅毒死,接著父親和養母浣碧又先后斃命,他成了個無父無母的孤兒。
未成年,身邊又無親眷照料,于是玉嬈和慎貝勒收養了元澈,并悉心教養。
表面上看,玉嬈和慎貝勒做了件好事,但細細思索就會發現,這里面藏著甄嬛狠毒的算計,真的細思極恐。
01
玉嬈收養元澈,其實并非發自本心,畢竟她跟果郡王也不熟,對于浣碧這個二姐也很是瞧不上,跟元澈的生母孟靜嫻更是素未謀面,所以她沒有理由收養元澈。
唯一能扯上關系的,就是慎貝勒跟果郡王關系還算不錯,但他剛新婚,也沒有充分的理由去收養果郡王的孩子。
當事情充滿不合理時,就要看利害關系,元澈跟玉嬈沒什麼關系,但跟甄嬛關系很大。
畢竟,他是甄嬛心愛之人果郡王的兒子,甄嬛看在果郡王的份兒上,肯定是要保住他。但是,留下元澈,也是風險極高的,所以要讓玉嬈來收養他。
為什麼這麼說?
因為元澈的悲劇人生,全由甄嬛和浣碧兩姐妹造成的。
先說孟靜嫻的死。
她表面上死在剪秋手里。剪秋把毒藏在護甲中,然后在甄嬛和六阿哥弘曕的湯里下毒。結果弘曕鬧著讓孟靜嫻喂他,孟靜嫻為了防止弘曕被燙傷,就先嘗了一口,誰知一口下去就吐血了。
太醫診斷孟靜嫻是中了鶴頂紅的毒,後來孟靜嫻拼死產下元澈,其實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了,但後來為什麼會死掉呢?
原著中寫得很明白,因為浣碧不想讓她活了。所以在孟靜嫻產后,接過侍女的湯水,給孟靜嫻送去。
沒過多長時間,便傳出了孟靜嫻殞命的噩耗。對于孟靜嫻的死,甄嬛也是知情的,因為她發現剪秋藏鶴頂紅的護甲缺了一個,而浣碧是最后一個接觸孟靜嫻的人。
面對甄嬛的質問,浣碧承認,是她害死了孟靜嫻。
02
但是,這事兒到這里還沒完。我們回到事件的開頭,弘曕和孟靜嫻并不熟悉,為什麼一定要孟靜嫻喂他喝湯?
答案可能是甄嬛明示或暗示過,弘曕要對孟靜嫻做點什麼,就像朧月當初在敬妃的影響下,要幫著甄嬛陷害皇后一樣。可能她沒有意識到在她想靠著弘曕來害自己的情敵時,還有黃雀在后。
當然,這種猜測或許會影響甄嬛的女主形象,但就算她并不想害孟靜嫻,孟靜嫻終究是因弘曕而死。
如果元澈不是養在甄嬛的親族中,將來倘若元澈發現真相,或者稍微有人挑撥一下,元澈就很可能找她報仇。
所以甄嬛必須確保元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,不能讓他成為未來的威脅。
于是,甄嬛精心策劃,將元澈安置在可靠的人手中。而玉嬈,作為慎貝勒的妻子,不僅地位適中,且與甄嬛有著密切的關系,是最佳的選擇。
通過這樣的布局,甄嬛不僅能夠時刻監控元澈的成長,還能防備他日后遭遇任何不測。
03
甄嬛的第二重算計更為深遠。
她讓玉嬈收養元澈的另一個目的,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弘曕騰出位置。將元澈過繼給玉嬈和慎貝勒后,果郡王(也就是後來的果親王)便后繼無人。
如果果郡王一脈就此絕了后,也的確會有傷皇家顏面,畢竟果郡王和孟靜嫻都是死在皇宮中,而浣碧是死在果郡王葬禮上,但看一件或許還不覺得什麼,放在一起看,就會讓人覺得果郡王一家都是遭了皇帝的毒手。
所以,為了杜絕悠悠眾口,就不能讓果郡王絕了后。而與此同時,弘曕作為當初曾被皇上看好的儲君人選之一,作為皇子留在宮中風險也太高了。
兩種因素的加持之下,讓弘曕過繼到果郡王一脈,一則果郡王后繼有人,不至讓皇室遭人非議,二則讓弘曕遠離新皇猜疑,三則讓弘曕名正言順認祖歸宗。
這一切計劃,都以元澈被過繼他人之后才能成為現實。
04
甄嬛的這兩重算計,不僅展現了她在后宮中的權謀和心機,也反映了她作為一個母親的決絕和殘酷。
這樣的甄嬛,她的狠毒和心機不僅在她自己身上得到了體現,也影響到了她的孩子。她的女兒和兒子在小小年紀就已經展現出了類似的心計和手段。
這一切,都讓人不禁感嘆,在這樣的后宮環境下,無辜的孩子也不得不早早學會如何在權力的漩渦中斗爭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