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問,果郡王為什麼第一次看到這甄嬛的小像就收起來,并且之后一直貼身收藏在香囊里呢?那時候他還不認識甄嬛,難道真的是因為愛慕純元嗎?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,必須看懂倚梅園雪夜這場戲。
除夕夜,甄嬛獨自一人跑去倚梅園掛小像許愿。皇上因思念純元,也獨自一人跑到倚梅園睹物思人;果郡王則是緊隨其后;宮女余鶯兒估計是尿急,躲在樹叢中方便。我們會看到甄嬛、皇上、果郡王和余鶯兒四人的畫面,在同一時空里不斷交織。有個物理常識,冬天剛下完雪后,世界會變得格外的安靜,此時的倚梅園也正是如此安靜祥和。
所以,雖然倚梅園里的四個人沒有面對面說話,但甄嬛許愿的時候,不光余鶯兒聽到了,皇帝聽到了,果郡王也聽到了。甄嬛許愿說道:「逆風如解意,容易莫摧殘。」,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北風能夠理解梅花的心思,就請不要再這樣輕易的來摧殘。
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崔道融創作的詩作《梅花》,表達出作者對于梅花的喜愛和憐惜之情。這句詩也是純元皇后在進入王府之后時常吟誦的,純元最愛的也是梅花。甄嬛在倚梅園說的這句詩,足以勾起皇帝對純元的相思之情。那為什麼果郡王也睹物思人,小心翼翼地收起小像,珍藏起來呢?
當甄嬛逃跑時,果郡王還是看到了她的背影,感覺是純元重生,在雪地上奔跑,看的都癡了。你想想,皇上也沒見過甄嬛的面,只是因為聽甄嬛說了這句詩詞,便要挖地三尺把他找出來。皇上對身邊的太監說:「倚梅園,有個有才學的宮女,你去給朕找出來。」
皇帝要是看到小像,說不定也會收藏起來,只是被果郡王捷足先登了。如果只是一個單純的宮女,果郡王和皇上對此為什麼會如此好奇,這就很不正常了。看來他們兄弟二人都是文藝青年,對這個除夕夜出來賞雪許愿念詩的姑娘,就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,還是文人情懷在起作用。
那果郡王後來為什麼要把小象貼身收藏在香囊里呢?我們繼續往下看,果郡王看到甄嬛在河邊洗腳時,這是他們二人第一次照面。果郡王問甄嬛:你叫什麼名字?甄嬛回答道:賤名恐污了王爺的尊耳。
果郡王明知甄嬛是皇帝的妃嬪,不應該不合時宜的問姓名,這個道理他并非不知道。如此無禮,當然也不是因為醉酒失態,而是因為同樣的對話,在除夕夜倚梅園里出現過一次。當時皇上問甄嬛:你叫什麼名字?甄嬛回道:奴婢賤名,恐污了尊耳。
果郡王根據他收藏的小像以及甄嬛的聲音,初步判斷這個洗腳妹可能就是除夕夜里許愿的那個姑娘。但他不是很確定,所以故意又問了和皇上當時一樣的問題,因為每個人說話都有自己的語言習慣。所以他想聽對方怎麼回答,結果甄嬛的回答幾乎一模一樣。
果郡王由此確定,面前的這個妃嬪,就是當時倚梅園許愿掛小像的姑娘。而甄嬛在河邊戲水打鬧,恣肆不羈的小女孩情態,真的讓果郡王喜歡得不得了。這樣的畫面,大概在他的成長環境里,是從未見過的。果郡王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喜歡上了甄嬛,再加上後來看到甄嬛翩若驚鴻、宛若游龍的舞姿,果郡王戀愛腦里的多巴胺估計都要溢出來了。
而我們第一次看到果郡王把小象收藏在香囊里,是在七夕夜的桐花台,當甄嬛離去后,果郡王拿出小像癡癡的看著,這是他對甄嬛喜愛的表露。季夏藕花深處的小船上,果郡王貼身攜帶裝著小像的荷包,不小心掉落,甄嬛打開看到自己的小像,發現了果郡王對自己的暗戀。
甘露寺河水旁,果郡王光明正大的拿出了這枚小像,露水情緣也算心想事成。最終的桐花台訣別,果郡王拿出這枚小像,說出了他此生最后的愛情宣言:你永遠是我唯一的妻子。
還記得杏花未雨時,甄嬛和假冒果郡王的皇帝說過一句:「妾身并不知道,王爺喜歡悄無聲息的站在人后」七夕夜,桐花台,甄嬛和真的果郡王碰面時,也和果郡王說過這句話:「王爺總喜歡悄無聲息站在人背后」。雖是同樣的話,面對的卻是不同的人,有一種惺忪朦朧的對稱美。也更讓人感受到甄嬛、皇帝和果郡王三人情感的錯綜交織。
那年杏花微雨,你騙我說你是果郡王,也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。皇上的眼中,甄嬛只是純元的替代品,所以一直沒得到過甄嬛的真愛。而果郡王開始把甄嬛當純元,但最后甄嬛真成了他的純元,獲得了真愛!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